欢迎访问凤县文化馆网站 今天是:
当前位置:

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文化新闻



文化新闻


中国民间节日——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

[ 发布时间:2024-01-18 | 浏览:2506次 ]

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!这是民间的一句谚语,意味着腊八,已经是新年的序幕了。腊八,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(俗称腊月)的第八天,十二月初八(腊月初八)就是腊八节,又称为“法宝节”、“佛成道节”、“成道会”等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。

一岁之末为“腊”,意为新旧交替,辞旧迎新。民间俗称“腊七腊八,冻掉下巴”,意思是说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。在南方腊八很少提,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。在腊八这一天,北方人喝腊八粥,泡腊八蒜,寓意吉祥,祈福求寿。腊八节来源于古代的“腊日”,俗称“腊八节”。人们在腊八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,祈求丰收和吉祥,称为腊祭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记载:腊祭是“岁十二月,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。”《独断》中说“腊者,岁终大祭,纵吏民宴饮。”。北齐诗人魏收曾有感而发,写下《腊节》一诗凝寒迫清祀,有酒宴嘉平。宿心何所道,藉此慰中情。

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腊八粥者,用黄米、白米、江米、小米、菱角米、栗子、红豇豆、去皮枣泥等,合水煮熟,外用染红桃仁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榛穰、松子及白糖、红糖、琐琐葡萄,以作点染。”